想像一下,你坐在辦公桌前工作一整天,突然屁股有一股尖銳又劇烈的痛感,
讓你沒辦法好好坐著,這種痛經常會蔓延到腰或腿後,讓你走路一跛一跛的,甚至都沒辦法好好睡覺。
我經手過一個案例,因為痛到沒辦法上樓,只好把床搬到一樓,而且還要吃止痛藥加安眠藥才能入睡。
如果你有遇到這樣的狀況,那你可能遇到了一個麻煩的問題:梨狀肌症候群。
深臀症候群
梨狀肌症候群你可以把它正名為「深臀症候群」,
因為這種狀況並不會只出現在梨狀肌上 ,任何一條深臀肌出狀況,都可能會出現刺麻感。
這種刺麻會跟著坐骨神經,一路從屁股延伸到大小腿後側。
最遠可以痛到腳跟,偶爾也會傳到腰上,讓深臀症候群的患者變得坐立難安。
什麼是深臀肌群?
那深臀肌群為什麼會受傷呢?
在回答這個問題前,我先帶你認識一下什麼是深臀肌群,
深臀肌群總共有6條肌肉,由上而下分別是梨狀肌,上孖肌、閉孔內肌、下孖肌、閉孔外肌、股方肌。
記不住名字也沒也關係,你只要知道這幾條肌肉起點在薦椎和坐骨附近,終點在大轉子附近,所以它們的運動方向是非常接近的。
而且因為這幾條肌肉都在比較深層的位置,所以就把這六條肌肉統稱「深臀肌群」。
造成肌肉受傷有哪些原因?
知道肌肉解剖位置,對於保養肌肉和預防受傷都會有很大的幫助,怎麼說呢?
因為造成肌肉受傷的主要原因,除了意外,不外乎就是過度使用,
如果不是訓練過度,會讓肌肉過度使用的原因,幾乎就只有代償和長時間固定姿勢。
所以我們在找解決問題的思路,通常會往:『是什麼原因造成這些肌肉過度使用呢?』來找答案。
只要清楚的知道肌肉的走向與功能,就可以很容易的推敲出是那些動作造成肌肉過度使用了。
首先,讓我們來看看深臀肌群代償了誰。
深臀肌群是比較小條,負責穩定的肌肉,那負責活動的是誰呢?
就是我們比較熟悉的臀大肌、臀中肌和臀小肌,這些臀肌如果力量不足,重心就會搖搖晃晃,
這樣深臀肌群就需要用更大的力量來幫忙穩定。也就是說,深臀肌群代償了臀肌,這就是造成它過度使用的原因之一。
雖然說深臀肌群主要負責穩定,但它們也會參與髖外轉和外展的動作。
比如走路、跑步、登山、騎自行車、重訓這些動作,
你可以看到髖都有外轉和外展,所以在進行這些活動時,深臀肌群其實會被不斷的啟動。
如果還要代償臀肌,那深臀肌群就非常有可能因為過度使用而受傷。
所以訓練臀肌的力量,對預防深臀症候群非常重要。
另一個讓深臀肌群受傷的原因,就是久坐,現在每個人平均每天都要坐8-10個小時。
要注意一下,這個坐不是只有坐在椅子上才算坐著喔,只要半坐臥、半躺、這些都要算在坐的範圍裡。
如果你是坐辦公室或職業駕駛這種類型的工作,發生深臀症候群的機率還會更高。
因為屁股在被壓著的情況下還一直維持不動,整個深臀的肌肉就會缺血筋膜也會沾黏,血液循環會變差,
這種狀態下的肌肉就很容易僵硬,僵硬的肌肉在活動時會比平時更容易產生撕裂。
許多微小的撕裂累積起來,就會開始發炎了。
可以說,久坐型態的生活模式,對深臀肌群真的非常的不友善。
深臀症候群的症狀有哪些?
深臀症候群從輕微到嚴重,會有一系列的症狀,你可以用以下這些狀況來初判自己有沒有深臀症候群,如果發現可疑的症狀,及早去復健科治療,就可以少受很多折磨。
深臀症候群最開始的狀況是坐20 ~ 30分鐘後,屁股裡面會開始有悶悶的痛,而且會越坐越痛,
痛點常在後口袋放皮夾的位置,也有一部的患者在尾椎周圍、臀部外側或是大腿後有肌肉的傳導痛。
當進展下一階段時會變成髖關節痛,除了走路會一跛一跛的,當大步走的時候,前腳腳跟著地的瞬間會最痛。
最後,如果壓迫到坐骨神經時,就會變成一整隻腳的酸麻痛了。
深臀症候群測試
你可以試試躺著,大腿彎曲、內收和內旋,將腿移往中線,
看這個動作會不會重現平時的那種痛?
如果會痛,久坐又會加劇,那真的要趕快去看醫生了。
一旦確診了深臀症候群,一般都要3-6個月才會慢慢康復,這個康復時間真的不算短。
如果進展到壓迫坐骨神經,那處理起來就更麻煩了,所以我們盡量不要讓深臀症候群走到這一步,對吧?
保養及預防深臀症候群
既然你現在已經知道了深臀症候群初期症狀是什麼,我們可以怎樣保養,來預防深臀症候群呢?
非常簡單,我來教你三個步驟
第一,運動完一定要放鬆和拉筋,上次我去攀岩,因為有做跳躍的練習,屁股力量用太多,隔天異常的脹痛,如果運動後有這種感覺的人,在症狀稍微緩解後,一定要用滾筒或按摩球按摩,或是伸展屁股的肌肉。否則受傷的疤痕組織就會沉積在肌肉上,引發下一次的受傷。
第二,務必要打斷久坐,每30分鐘就要起來動一動。
第三,多訓練臀肌基礎力量,避免臀肌失憶症。
現在人工作大多坐著,久坐最直接的結果就是臀肌失憶無力,臀肌是全身最大的肌肉,保持臀肌有力,不只對深臀肌群好,還能照顧到周圍像是腰或是膝蓋的關節健康。
我接下來要帶你做的臀部肌群訓練,不只著重在縮短出力的向心收縮,還會加強拉長出力的離心收縮,
讓肌肉不管是在縮短還是拉長的時候,都有足夠的力量來穩定身體。
除了訓練之外,當然也會帶你做一些伸展深臀肌群的動作,幫你保養深臀。
運動
臀肌綜合放鬆(12下/點/3組)
先放鬆梨狀肌。梨狀肌位於薦椎1/2的位置,連接到股骨大轉子。
- 準備一顆球,包在襪子裡。在梨狀肌下方,你會依序找到上孖肌、閉孔內肌、下孖肌和股方肌,可以依照順序,一直往下壓到坐骨的位置。
- 找到痠痛點,緩慢增加壓力,讓按摩球沉進肌肉裡。
- 接著,把大腿內轉或外轉。轉動的幅度越慢越好,內轉和外轉算一次,重複轉動12次,一天做3組。
坐骨神經鬆動術(12次/2組)
- 躺在地上,大腿和地面成90度。
- 腳掌勾起,慢慢將小腿伸直朝向天花板,當感到屁股、膝後、小腿或腳底出現緊繃時,就保持這個姿勢。
- 這個位置通常是坐骨神經受到牽拉的位置。保持大小腿固定,慢慢地上下移動腳踝。你會感到整條腿被輕微伸展然後又放鬆。
這個動作可以幫你增加坐骨神經的血液循環,達到神經減壓。
腳踝緩慢移動,不要動太快也不要停留。
進階
減壓後,我們來增加坐骨神經在肌肉筋膜組織間的滑動。
- 找一面牆,將一條腿舉起放在牆上,讓大腿和地面90度。
- 腳掌向下踩時,用手輕輕的把膝蓋伸直,直到感覺大腿和小腿後方有緊繃的感覺。
- 當腳踩到底時,不要停留,彎曲膝蓋,同時將腳踝向上翹起。
- 伸直膝蓋,腳掌往下踩;彎曲膝蓋,腳踝向上翹。反覆15次,每天做2組。
這個動作可以增加坐骨神經的滑動能力。
當深臀肌群發炎或緊繃時,可能會導致神經與肌筋膜之間沾黏,讓坐骨神經張力變高,這時你會感到大腿到腳底的麻痛。
這兩個動作就是神經鬆動術,可以幫你增加坐骨神經的血液循環,緩解坐骨神經引發的腳麻症狀。
深臀肌群伸展(30秒/3組/天)
- 平躺在地上。將痛的那隻腳抬起,用一隻手握住膝蓋下方,輕輕地將膝蓋拉向對側肩膀。
- 另一隻手放在腳踝下方,輔助腳踝向上拉。這個過程中,大腿做的動作是外轉、內收和 屈曲。
- 要注意,伸展側的髖關節盡量保持貼緊地板,避免翻起來。
- 感覺臀部深處緊緊時,停留30秒。30秒換邊,左右一次算一組。每天做3組。
梨狀肌在髖關節屈曲超過90度時,會變成內轉和外展肌,這時可以通過相反的動作來伸展它。
特別提醒,如果您的年齡超過60歲,建議將伸展時間延長到60秒。
全角度臀肌離心訓練(10次/3組/天)
- 一腳前一腳後。痛腳放前側,後腳腳尖踩在抹布上,保持重心放在前腳上。可以扶牆壁或一張椅子。
- 將後腳滑向對側後方,同時彎曲膝蓋,呈現弓箭步蹲的姿勢。過程中盡量向對側後方延伸。
- 當你的膝蓋快要接觸地板時,再慢慢起來。你應該能夠感覺到前腳臀部有酸痛感,這代表你的臀肌有被訓練到。
這個運動模仿弓箭步蹲的姿勢,透過髖關節旋轉,來鍛煉平時不會練到的所有臀肌纖維。
離心與向心深蹲(10秒/10次/3組)
- 雙腳比肩窄,夾一顆枕頭或瑜珈小球、瑜珈磚。
- 雙手交握胸前,邊夾緊膝蓋,邊做深蹲,蹲到底時,停留10秒,再慢慢站起來,反覆這個動作10次,一天做三組。
這個動作是讓臀周圍的外轉肌群,練習離心收縮。適合用外轉肌群因為過度縮短緊繃而受傷的情況。
- 綁一條彈力帶在膝蓋外緣,你也可以綁在小腿上或是足弓上。
- 一邊外轉大腿,邊做深蹲,蹲到底時,停留10秒,再慢慢站起來,過程中可以想像往雙腳往地板扭螺絲的感覺,但不要讓大拇指離開地板翻起。反覆10次,一天做三組。
這個動作是讓臀周圍的外轉肌群,做出向心收縮的動作,適合用在外轉肌群因為被拉長而受傷的情況。
結語:對付深臀症候群的3個錦囊妙計
如果要我給你對付深臀症候群的三個錦囊妙計,
我會說:不要久坐,不要久坐,不要久坐。
久坐對身體的危害遠遠超過你的想像,除了會讓臀肌失憶,
還和很多心血管疾病緊密相關,深臀症候群只是久坐的眾多危害之一。
而且深臀症候群一旦發生,在實務上因為無法給深臀肌群完整的休息,所以它也很難康復。
壓迫到坐骨神經的話,真的會痛到路都沒辦法好好走,而且那種直接從神經發出來的痛,
真的會痛到有心理陰影,經歷過的人一定知道我在講什麼。
不過這也許不完全是壞事,因為只要痛過一次之後,那個人通常就會開始非常積極的保養身體。
但我希望你們可以永遠都不要經歷那種疼痛,三不五時起來動一動,
就能遠離深臀症候群,把它當作投資未來的身體健康也不為過。
正所謂健康的身體是靈魂的客廳,疾病的身體是靈魂的監獄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