你身上有怎麼樣都好不了的痠痛嗎?
普通人遇到疼痛最直覺想到的,會是按摩痛的部位,專業一點的人,會試著透過運動來平衡肌肉力量,
但如果遇到按摩和運動都解決不了的痛要怎麼辦呢?
最近遇到一位病人,他每週都會運動兩次,運動後也都會用滾筒和按摩球來放鬆。
但上背還是會經常覺得悶悶刺刺的,
他就這樣自己練背練了半年都沒有好,才來找我。
後來我評估之後發現,
他的左手特別沒力,
而且對於一些能誘發背肌的動作也沒啥感覺。
我覺得他的症狀很有代表性,所以我打算在這篇文章裡詳細說說,這種好不了的上背痛到底是怎麼一回事?
裡面的評估思路和解決方法應該能對你很有幫助。
他的背怎麼了?
首先,你要記得一個大原則,
如果每次不舒服都集中在同一個位置,
而且不管怎麼訓練、按摩或拉筋都沒改善,
那這個問題,很有可能就不在你痛的地方,
就像你要救火的話,不去找起火點,一直亂灑水是沒有用的,
所以先停下你的按摩和運動,我們一起找找他上背痛根源在哪裡。
從我剛剛提到的訊息,你可以蒐集到幾個線索:
1、會悶痛、刺痛
2、左手無力
3、背肌不好誘發
4、按摩、拉筋、訓練都沒效
我們一個一個來驗證一下,
首先是悶痛、刺痛,最常見的原因是肌肉或是筋膜發炎了,
但如果是「肌筋膜」的問題,靠按壓或是訓練就可以解決。
但他的上背痛用按摩和訓練無法解決,而且同時又有刺痛、無力和肌肉不好誘發的問題,我們就得考慮比肌筋膜還要更深一層的可能性:「神經壓迫」。
肩胛背神經
神經是大腦控制還有感受身體的唯一管道,神經上游如果斷掉,下游的身體就會癱瘓,而在上背這個地方,有一條控制背部的肌肉的神經,叫做「肩胛背神經」。
很多人背痛怎麼處理都好不了,就是因為這條神經的問題。
那這條神經是什麼來歷呢?
從肩胛背神經這個名字可以知道,它的位置就在肩胛骨旁邊,
而所有的神經,都可以往腦袋的方向找他的起點,肩胛背神經往上找,就可以看到它是從「下頸椎」出來,一路往下走到肩胛骨內側。
不要看這條神經細細小小的,它可是負責了三條重要的背部肌肉,分別是提肩胛肌,還有大、小菱形肌。
當肩胛背神經被壓迫到,
就會出現這三條肌肉力量變弱了,還會有肩胛骨內側隱隱作痛的感覺,
這時去處理這三條肌肉當然沒有用,因為問題在這條神經上。
那重點來啦,
肩胛背神經為什麼會被壓迫呢?
還記得肩胛背神經是從「下頸椎」伸出來的吧,那下頸椎發生了什麼事情,才會壓迫到神經呢?
這個答案,對你來說一定不陌生,那就是「頭前伸」這個體態。
「頭前伸」這個體態,容易讓「關節」還有「肌肉」壓迫到神經,那關節是怎麼壓到的呢?
從側面看頸椎,應該會是一條漂亮的弧線,
頭就放在頸椎上,讓7顆頸椎平均負擔頭的重量,(冷知識:一顆頭大概重4~5公斤)。
一旦頭前伸,因為力矩變長的關係,頭的重量就會以成倍的壓力,集中在下頸椎上。
下頸椎的壓力變大,肩胛背神經一出門就容易被壓到。
再來,我們來看肌肉又是怎麼壓迫神經的?
假設肩胛背神經順利閃過了關節壓迫, 接下來,它出門後,還得面對來自兩條肌肉的夾殺:分別是提肩胛肌和中斜角肌。
這兩條都是脖子上的穩定肌,所以當頭前伸的時候,頸椎一定比較不穩定,所以這兩條穩定肌,就會像拉緊的釣魚線一樣,拉住你的頭。
但釣魚線不會累,不會發炎,肌肉會,所以拉的時間一久,
這些肌肉就會因為過度使 炎,腫起來。
只要肌肉腫起來壓到肩胛背神經,這一條神經經過的地方,也就是肩胛內側,就會出現麻和刺痛了。
那你還記得,肩胛背神經支配的肌肉是提肩胛肌,還有大、小菱形肌吧?
提肩胛肌得拉著頭,菱形肌還得支撐背,肩胛背神經被壓迫到,它所支配的這幾條肌肉,力量就無可避免地變弱,
變弱的肌肉還是得繼續工作,拉著往前伸的頭,又會加遽過度使用導致的發炎腫脹,惡性循環的飛輪就這樣轉起來了。
所以這就是為什麼,開頭那個病人,背上的肌肉,怎麼訓練都叫不出來,而且常常會有無力感。
講到這裡,我們找到問題了,那你知道要怎麼解了嗎?
按按暫停,思考一下,我們再來對個答案:
我們的主要目的,是要把被壓迫的肩胛背神經釋放出來,
所以要做的事情有三件
第一、先解決肌肉夾殺的問題,放鬆中斜角肌和提肩胛肌
第二、還是解決肌肉緊繃,這時要伸展提肩胛肌,改善它的緊繃與壓力
第三、解除關節壓迫,透過訓練頸椎深層屈肌,把頭前伸的姿勢給矯正回來。
通常只要用對方法,解除肩胛背神經的壓迫,
神經一通,痛感就會消失,肌肉感受度也會很快回來。
然後患者就會覺得很像在變魔術一樣,怎麼肩頸用一用,上背就不痛了,
那這個魔術的原理我已經破解給你看了,接下來就讓我們開始實作練習吧。
運動
-
提肩胛肌放鬆(12次/點)
一開始將大拇指放在頸部和肩膀交界處,並將二三指放在提肩胛肌最容易緊繃的地方。
拿一顆按摩球,將球放在這個位置,然後躺下。
如果一開始感覺太強烈,可以用襪子包住按摩球來降低刺激。
屁股抬高,縮下巴,後腦向頭頂方向延伸。
你也可以用沒有被壓的那隻手放在後腦,幫助頸椎向上延伸。
吸氣到痠痛的地方,吐氣時,將被壓的那隻手往上舉12次。
滿分10分的疼痛,只要按壓到5-6分就好了,完成後換邊,總共做3組。
-
中斜角肌放鬆(12次/點)
把頸部側邊,上下切一半、左右切一半,中斜角肌的位置,就在下面這一條線上。
接著,用食指、中指、無名指的指腹,輕輕壓上去。
頸部比較脆弱,這邊不要用太大力, 滿分十分的痛感,只要壓到三到四分就好。
每一個點,按壓十二下,按完一個點,再換下一個點。
-
伸展提肩胛肌(30秒/3次/組)
坐在椅子上,要伸展的那一側手,手背往後放在腰上,肩胛骨往下壓,眼睛看向對側腋下,
另一隻手放在伸展側的耳朵上方,將頭一點點往下壓後,向拔蘿蔔一樣,將頸部延伸。
這時你會感覺到後側提肩胛肌的位置緊緊的,就是有伸展到喔。
注意,伸展時輕輕地就好, 要感覺緊,但不痛,停留30秒,過程中慢慢呼吸,一天做3組。
-
頸椎深層屈肌 PART1(30秒/3次/組)
一開始,先躺在瑜珈墊上,縮下巴,頭頂長高, 想像你的後腦杓往上拉,遠離地板。
注意,保持胸椎跟頸椎平行,頸椎不要過度彎曲喔。
頭慢慢地左右轉動,這個動作可以先從停留十五秒開始,習慣之後,慢慢增加到二十秒,再慢慢增加到三十秒,一天訓練三組。
如果你是後腦杓筋膜比較緊的人,一開始做時,頭可能會有一點不舒服,這時候可以先減少秒數,讓身體慢慢適應。
這個動作會讓你前側脖子的肌肉很有感覺,是一個不錯的頸椎深層訓練選擇。
-
頸椎深層穩定肌 PART2(30秒/3次/組)
剛剛我們訓練的是頸椎前側的穩定度,現在換成後側的訓練。
四足跪姿,手腕放在肩膀正下方,膝蓋放在髖關節正下方,頭頂長高,下巴微縮,保持這個姿勢,讓頭慢慢往左轉,再往右轉,左右轉完算一次,一組12次。
習慣之後,可以增加一點挑戰,把一隻手往斜前方舉高,慢慢往天花板方向抬起,再慢慢放下,
這樣可以訓練到當身體動時,頸椎還能保持穩定的能力,左右各做十二下,換邊。
總結
從這篇文章你不但知道了,背痛的原因有時來自頸部,還知道我們以為的肌肉緊繃痠痛,可能是神經發出的求救訊號。
希望今天的內容,能讓你除了骨骼、肌肉之外,再更深一層的,了解到神經。
醫學裡面有一個很重要的觀念,叫做個體差異,意思就是「每個人都不一樣」,所以找出並解決每個病患的問題,對我來說都是一個全新的學習。
我找答案的方法,其實就跟大多數的人一樣,說白了就是不停嘗試而已。
嘗試的次數多了,對身體的理解就越來越深刻
找到問題根源,然後解決掉它的成就感,也是我喜歡這份工作的原因。
我在這篇文章介紹的運動,就是我幫助開頭那位病人的所教的動作,他改善頭前伸的問題之後,就沒有再出現類似的症狀了。
不知道你有沒有感覺到,疼痛就是身體在想辦法跟你說話,如果有一天你也能聽見身體的聲音,別忘了對它說一聲:「我知道了。」
那以上就是這篇文章的所有內容,如果你覺得對你有幫助,別忘了幫我分享給那些背痛的人。這對我有很大的幫助。
如果還有什麼想知道的主題,歡迎在下面留言告訴我,
如果想要上我的實體課或是線上課,
也可以到起動網站,看看有沒有什麼課適合你們喔
那我們就下篇文章見囉~
掰掰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