你有沒有長時間逛街後,走路走到腳痛的經驗?
尤其是出國的時候,因為腳痛只能走走停停,那真的很掃興。
我有一個阿姨就因為怕腳痛,索性就不出國了。
其實像這種平時不走路,一走久,腳就開始痛的問題,很可能是脛後肌肌腱炎。
脛後肌肌腱炎的特色就是它經常在大量使用之後發作,
跟足底筋膜炎最大的不同,就是會越走越痛,
如果你也有類似的狀況,想要逛街逛一整天都不腳痛,那你一定要把這篇文章看完喔。
什麼是脛後肌肌腱炎?
脛後肌肌腱炎,不是我們傳統認知上的那種發炎,它更像是脛後肌肌腱開始病變的症狀。
這種症狀會導致脛後肌失能,然後足弓慢慢塌下去,當足弓被踩扁之後,走路就會越走越痛。
這時候如果不趕快阻止這個進程,惡化變成退化,就變成不可逆的傷害了,不過只要脛後肌肌腱病變還沒進展到退化,足弓都是可以練得回來的。
按理來說,脛後肌腱應該非常強,那為什麼會有這麼多人脛後肌肌腱炎呢?
要回答這種類型的問題,其實都有一個通用的公式:
負重加使用量大於肌肉力量,等於受傷(負重 + 使用量)>肌肉力量 = 受傷。
像是媽媽手,網球肘,跳躍膝都符合這個公式,套用在脛後肌上也一樣。
要正確使用這個公式,就要先了解這條肌肉負責什麼動作,脛後肌負重時,動作就是提起內側足弓,
只要脛後肌力量不夠,突然大量的走路,跑步,脛後肌就會受傷了。
脛後肌肌腱受傷會怎樣呢?
從解剖圖上來看,你可以看到,脛後肌在腳踝的地方急轉彎了90度,
這裡是最先承受壓力的部位。
然後繼續往下,在腳底會分成很多條,
緊緊抓住內踝6顆骨頭,這就是第二個壓力點【內側足弓】。
三個足弓裡就屬【內側足弓】最大,而脛後肌正是內側足弓的直接力量來源,
所以一旦脛後肌肌腱受傷,【內側足弓】的支撐力就會大大減弱。
脛後肌與內側足弓的關聯
內側足弓失去支撐會怎樣呢?
正常來說,走路的時候,跟地板接觸的點,會依序從腳跟到腳踝外側,再到大拇趾,最後踮腳尖,腳離開地板。
當身體重量傳遞到腳踝外側的時候,內側足弓其實會略為下沉,
這個下沉,就是脛後肌在緩衝,避免內側足弓跟地面直接接觸。
而一旦失去脛後肌的輔助,內側足弓的支撐力就會不夠,
腳踝外側的地方就會下沉太多,脛後肌就會變成完全被拉長的狀態,這就是常見的後天扁平足。
後天扁平足在走路的時候,腳底和地面接觸的路徑,就會從曲線變成直線,
與地板接觸的骨頭,就從外側的骰骨,變成內側的舟狀骨,舟狀骨又會直接撞擊到脛後肌,
所以只要有走路、跑步那些腳底受力的動作,整條肌腱就會開始痛。
而長期的足弓塌陷,還會造成足跟外翻、脛骨內旋、股骨內旋,
衍伸出一系列體態問題,所以我們也經常在腰痛、屁股痛、膝蓋痛的患者身上,
找到後天扁平足的問題。
所以脛後肌的問題,應該要越早發現越好。
檢測脛後肌健康度的方法
先用看的,看看自己有沒有足弓。
如果足弓不明顯的話,就試試單腳踮腳尖,膝蓋打直,大拇指用力往下踩,大拇指和腳背能不能輕易的踮到90度。
初期脛後肌有問題的人,在做這個動作的時候就會開始感覺到有點困難了,
如果再加上走路的時候,腳底內側的舟狀骨周圍會痛,
那就代表你的脛後肌已經出問題了,建議快點去找骨科或復健科醫生,
詳細檢查看看自己的脛後肌問題嚴不嚴重。
肌腱血液循環很差,受傷本來就很難好,尤其在脛後肌上會更嚴重。
因為我們每天都一定會站或走,所以它損傷的速度往往大於修復的速度,與其研究怎麼傷後復健,我們更應該優先學習怎樣避免受傷。
接下來會分享幾個運動,適合那些脛後肌已經出現問題的人,也可以預防脛後肌受傷。這些運動能幫你重塑足弓的穩定性,減少脛後肌的壓力。
運動
脛後肌按壓(12下/3組)
- 坐著,找到足踝內側骨頭,再找到小腿的脛骨,脛骨就是從側面摸起來,凸凸的骨頭,沿著這兩個骨頭邊緣,劃一個L型,就是脛後肌。
- 用拇指按壓骨頭後側,並往骨頭的方向推,壓緊之後,將腳踝翹起和放下,上下緩慢移動12下,1天做3組。
當肌肉和肌腱重複受傷時,內部會堆積許多疤痕組織,這些疤痕就像是組織內堆積的垃圾。
對於這樣已經「受傷」的肌肉,僅僅進行拉筋是不足夠的。
此時,需要通過按壓的方式來增加組織內的血液循環,以清理這些「垃圾」。
小腿後肌伸展(30秒/3組/天)
- 雙手肘部靠牆,並呈現像弓箭步的姿勢,前腳膝蓋向前彎,後腳腳跟正對後側,緊緊地踩在地面上。這時你會感覺小腿正後側緊緊的,停留30秒。
- 把前腳交叉跨越中線。前腳膝蓋向前彎曲,後腳腳跟緊緊地踩在地面上不要外翻內翻。這時你會感覺小腿偏內側緊緊的,停留30秒。
- 把腳往外打開,再伸展一次。這時你會感覺小腿偏外側緊緊,停留30秒,每天做3次。
這個三方向伸展,除了可以矯正跟骨位置,也可以伸展到小腿肌群的不同纖維。
足弓塌陷的人,往往伴隨跟骨外翻,跟骨外翻會導致小腿肌腱縮短,可以多多做這項伸展,矯正跟骨的位置,順便伸展小腿後肌。
小提醒:
腳踝不要外翻或內翻。
如果年紀大於60歲,要伸展60秒。
脛後肌誘發訓練(5秒/15次/3組/天)
脛後肌的動作是:足部的內收、蹠屈、內翻,我們可以先用簡單的阻力運動來誘發脛後肌。
- 一開始綁彈力帶在腳踝上,將腳踝先往外打開。
- 固定大腿,讓腳踝抵抗彈力帶並往內轉動,一邊往內轉,大拇指壓緊地板,然後把內側足弓翻起翻起來。
- 過程中,腳不要抬起,往內過程慢,往外過程也要慢。
- 用 5 秒的時間往內移動,再用5秒的時間往外移動,反覆15 次,每天做三組。
四階段踮腳尖訓練(10秒/12下/3組)
第一階段-12下/1組:
扶著牆,腳跟夾一顆按摩球,用寶特瓶也可以,一邊夾,一邊踮腳尖,重心放在大拇指上,腳踝不外翻內翻,往上夾時,足跟盡量互相靠近,踮腳尖的高度,盡量蹠骨與地板呈現90度。
這個動作可以矯正足弓塌陷造成的足跟外翻,也可以訓練脛後肌與足弓周圍的小肌肉。停留10秒,一組12下,一天做3組。
第二階段-12下/1組:
訓練完後可以變成單腳踮腳尖,扶著牆壁,重心放在大拇指上,腳踝不外翻內翻,速度越慢越好,往上到底停留10秒,放下,一組12下,一天做3組。
第三階段-12下/1組:
找一個階梯,踮到底後,慢慢地放下來,直到腳跟低於大拇指,慢慢上去,停留10秒,再慢慢放下,停留10秒,一組12下,一天做3組。
這個動作,可以讓小腿肌腱與足底筋膜有完整的向心和離心收縮,也可以訓練到脛後肌向心與離心的能力。
第四階段-12下/1組:
同樣的動作進行負重訓練,重量放在哪隻手都可以,慢慢上去,停留10秒,再慢慢放下,停留10秒,一組12下,一天做3組。
增強式跳躍訓練
肌腱的訓練,跟肌肉不同的是,最後需要加入速度訓練,像是跳躍的動作,才可以訓練到肌腱的彈性。
初階(20次/3組):用踮腳尖的方式,把兩隻腳都跳起來,不用調得很高但是速度要快。
中階(12次/3組):接著嘗試單腳踮腳尖跳躍,加入前後跳或是左右跳。
進階( 8次/3組):最後雙腳跳躍,並加入臀推與手部的動作。
如果沒有時間運動,可以養成隨時做踮腳尖訓練的習慣,
等電梯踮腳尖、蹲馬桶踮腳尖、排隊踮腳尖。
每個人其實都很需要做踮腳尖訓練,強化大拇指根部往下踩的力量,
可以說只要腳有問題,每個解決方案裡一定都有踮腳尖訓練。
總結
今天的文章,讓你了解【脛後肌腱】是內側足弓的主要支撐。
當脛後肌力量不夠,會導致後天扁平足破壞健康步態, 讓腳越走越痛。
不過只要在肌腱病變之前,多練習今天跟你分享的運動,足弓都還是可以練回來的。
(負重 + 使用量)>肌肉力量 = 受傷,我希望你可以把這個公式默念幾次,甚至把它背下來。
因為大部分肌骨系統的問題,都是這樣產生的,
想要不受傷,可以提高肌肉力量,或是減少負重和使用量,
這三者之間的關係並不是一個固定的數字,往往會因為年齡,姿勢或使用習慣而變來變去。
下次當你感覺自己好像快要受傷的時候,不妨先停下來,觀察一下是哪個環節出了問題,
藉此來選擇減少使用或是加強力量,
尤其在很難痊癒的肌腱上,與其研究傷後復健,我們更應該優先學習避免受傷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