如果要我選一個痛起來最煩的部位,我一定會說是手腕痛。
因為它不像腰痛可以躺下休息,也不像腳痛可以坐下來,
手腕痛,是做什麼都會被影響。
想滑手機,結果越滑越痛;想喝杯茶,杯子一拿起來就痛;
想抱毛小孩、還是要去大採購,
只要手指頭需要出力的事情,都會痛,而且痛過就知道,越痛,會越不想動。
所以,手腕出問題,不只是單純痛,它會很大程度的干擾我們的生活。
只要用到手的事情,做起來都要提心吊膽的那種無力感,比痛本身還更折磨人。
我們可以簡單的把手腕痛分成兩種類型,一種是摔倒,手去撐到的那種「急性的手腕痛」,
今天想講的不是這種;
而是另一種「慢性的手腕痛」,
它最大的特徵,就是它只在你手指要出力時才痛,
發展到最後,就會變成你連寶特瓶瓶蓋都轉不開,
所以有這種症狀的同學,接下來的內容,你可千萬別錯過阿。
手腕肌肉在那?
我們手指頭能出力,靠的其實不是手指本身,而是前臂的肌肉,
比如「腕伸肌」(手腕伸直肌),讓你把手腕往上翹起來;

而對面的「腕屈肌」(手腕彎曲肌),則可以讓你往下抓東西。

我們手腕要做的動作,除了往上伸直和往下彎曲,一定還有旋轉的動作,
比如轉門把或是扭瓶蓋,擰毛巾,那還得靠「旋前圓肌」和「旋後肌」來參與,

就是這些肌肉的「同心協力」,才能讓我們手保持靈活地做各種事情。
那前臂這麼多肌肉,如果只有一兩條受傷,倒還不至於會馬上手腕痛,怕是怕受傷後,我們手還頻繁的做高強度的動作。
不但受傷的肌肉沒法休息,其他的肌肉也會出來代償你的動作,
代償的肌肉又容易過勞,我們常說的「疼痛的惡性循環」就開始了。
那這一切惡性循環,又該怎麼結束呢?
我從疼痛的三大原因,來跟你說說:分別是修復、中立位,還有力量。
我們一個一個來說:
第一個:修復
這裡要先跟你介紹兩個關鍵概念:「微小撕裂」和「疤痕組織」。
聽起來有點專業,但你別擔心,聽完我解釋,你就清楚了。
想像你的肌肉像一條繩子,每次用力拉緊它,裡面的纖維就會出現一點一點的小裂縫,這就叫「微小撕裂」。


所以繩子拉久了突然斷掉,不是因為拉那一次就斷掉,而是早早就有微小撕裂累積,
累積到超過了繩子本身的極限才斷的。
但還好,肌肉不像繩子,肌肉會修復,所以當身體發現肌肉有微小撕裂時,
會急著想用膠水,把這些撕裂先黏起來。
但這個補洞用的「膠水」,畢竟不是原本肌肉那種柔軟、有彈性的纖維,而是一塊比較硬、沒有彈性的組織,這就是「疤痕組織」。

肌肉上的「疤痕組織」,一開始也是少少的,但如果我們在它修復前,又讓微小撕裂增加,
那疤痕除了一直增加也會變厚,疤痕一多,肌肉做動作就會變得卡卡的,不容易滑動,
我們就得出更大的力氣才能拉動肌肉。
一段時間後,你會發現,
有些以前做起來很簡單的動作,現在要做的時候手又痠又無力,
甚至會聽到手腕「有卡卡的聲音」,
這個症狀,就是你前臂的肌肉正在經歷
「微小撕裂 → 疤痕組織 → 動作卡住 → 出更多的力氣 → 產生更多微小撕裂」的惡性循環。

想要解決這樣的問題,
不是不做手腕的動作,而是我們要給肌肉足夠的時間修復,
而在修復時,也要給它適當的按壓和伸展,幫這些疤痕組織重新排列,
只要肌肉滑動不卡卡,下次就不容易再產生疤痕組織。
這樣一來,惡性循環在這個環節就可以被打斷,
後面的運動,我就是要跟你分享,要怎麼保養這些讓手腕卡卡的肌肉和筋膜。
二、接著,我們來看中立位
我剛剛說手腕痛,是因為肌肉被用太多,來不及修復,但你一定會想問,要用多少才叫做多呢?
其實每個人手腕的力量都不一樣,
所以對每個人的手腕來說,多的程度都不一樣,
但有一個東西一樣,叫做「手腕中立位」。
每個人的手腕只要都處在中立位上,就是它最好出力的位置、也是最不容易受傷的位置,
那你的手腕有沒有習慣在中立位呢?
你可以檢查一下自己拿水杯的時候,手腕會不會往下塌?
打字的時候,手腕會不會翹得很高?
滑手機的時候,手腕會不會往內折?
或是提東西的時候,手腕會不會往外彎?

你可能會想,哇,這麼多我記不住啊,
沒關係,你只要記得什麼是手腕的中立位就好。
手腕中立位從內側看,你的虎口正好在前臂延伸線的正中間,

從上面看,你的中指剛好在前臂的正中間,這就是手腕中立位,

你也可以記一句口訣:「前臂對齊,虎口中指」
這是手腕最喜歡,也最有力的中立位,

只要脫離這個位置太遠,手腕受傷的機會就會急遽增加,
所以日常生活中,養成手腕不要偏離中立位太遠的習慣,就能大大減少手腕受傷的機會。
三、最後,你一定要注意的就是力量訓練
如果你的工作屬於會大量用到手腕的人,這一Part,你一定要聽好了。
避免受傷最重要原則,就是
你的肌肉力量,一定要比你工作所需的力量,還要強。
換句話說,如果你每天都要做手指擰、搬、扭的這些動作,
那你就一定要安排訓練,
把手臂肌肉力量提高,高到能夠承受你的工作強度,
這樣手腕肌群才不會一天到晚因為過度使用,而累積疤痕組織。
修復、中立位、肌肉力量,這三點,可以說是慢性傷害最常見的原因,
接下來,準備好你的雙手,讓我們開始進入手腕保養的環節吧:
- 
腕伸肌按壓 (點/15秒)
 
手肘伸直,手掌向下平放。靠近天花板的這一側,是手腕的伸肌;靠近地板的這一側,就是屈肌。
 
一開始,我們先放鬆手腕的伸肌。
最上面從手肘摺線接近身體外側的位置開始,一路往下按到手腕關節的地方。

準備一顆按摩球,放在牆壁上,用身體的重量去壓。

一開始先上下移動找到最痠痛的點,然後小範圍的上下、左右移動,

那是要上下還是左右呢?很簡單,選最不舒服的方向,做那個方向的放鬆,
那個方向,就是疤痕排列比較亂的地方,不需要太大力。
當你覺得有點痠、有點痛的時候,在那個點滾動15秒。
最後手腕上的肌腱,可以用兩分力道,左右「彈撥」的方式就可以了,

整條肌肉放鬆一次就好,每天做一回就很夠了。
- 
腕屈肌按壓 (點/15秒)
 
接著,手腕屈肌。

拿一張椅子,把球放在椅子上,把前臂翻過來,,把手壓在按摩球上。

一樣從折線開始,整條手臂一路往下,找到痠痛點後就停在那裡。

這邊要特別注意,因為手內側,這個位置跟尺神經非常接近。

如果在按壓時,感覺到小指會有刺刺、麻麻的感覺,就要馬上調整位置,不要繼續壓下去喔。
力道維持在五到六分,在痠痛點左右滾動約15秒,每天做一次。
- 
腕伸肌/腕屈肌 筋膜滑動 (點/3下/1組)
 

一開始,腕伸肌筋膜,
四足跪姿,手肘伸直,手指與掌心指向自己,手腕放在地板上,往地板延伸。
把屁股往腳跟移動,直到你覺得手臂伸肌有緊緊的感覺。

這樣可以伸展到上臂的伸腕肌群。

再來,用另一隻手幫忙,從接近手肘的地方做筋膜轉動。
把手臂往外旋,再往內旋,反覆3次,一路往下做到手腕關節,一天一組。


接著,腕屈肌筋膜。
這次把手翻過來,手掌朝前,手指朝自己。掌根放地板,往地板延伸。

移動屁股到覺得手臂背側有緊緊的感覺。用另一隻手幫忙做筋膜轉動。
往內旋完,往外旋,經常做這兩個筋膜滑動,才能讓手肘手腕都保持健康喔。

- 
手腕屈肌/伸肌鬆動術 (12下/1組/天)
 
腕關節鬆動術是針對手腕骨頭,促進骨頭之間的滑動,避免關節囊緊繃。

準備一條彈力帶,把彈力帶踩住,繞在手腕關節上,
一開始先用另一隻手,幫忙做手腕彎曲的動作。

12下之後再把手轉過來,手掌朝天花板,把彈力帶綁在手腕的地方,把手往天花板帶。反覆12下

因為這個動作可以幫助手腕的骨頭做出正確的滑動動作,放在訓練前做,可以讓手腕訓練更不容易卡關。
- 
腕伸/腕屈肌離心訓練 (12下/3組/天)
 
一開始,我們先訓練腕伸肌群:
將上臂放在椅子上,讓手腕垂在桌子邊邊。
拿一個啞鈴,如果沒有啞鈴,可以用裝滿水的寶特瓶,
用手腕的力量舉起啞鈴,將啞鈴舉起時,上臂不能離開椅子,停3秒,放下。



上下算1次,重複12次,每天做3組。
再來,手腕翻面,我們要來訓練屈腕肌群,握住啞鈴,將手掌朝天花板,前臂固定在椅子上。
將啞鈴往天花板移動,這時你會感到前臂這面緊緊酸酸的是正常的,屈腕到底停3秒,
再慢慢的把啞鈴放往地板,移動速度越慢越好。

當啞鈴降到最低時,把手指繼續往下伸展,直到指尖勾住啞鈴,停留3秒。
回到起始位置,上下算1次,重複12次,每天做3組。

- 
旋轉訓練 (12下/3組/天)
 
這個動作我們要來訓練旋前和旋後肌群。

準備一支小啞鈴,一開始重量要輕一點,避免手腕負擔太大。
先從中立位開始,也就是大拇指朝上的姿勢,握著啞鈴。

旋前:慢慢把手腕往內轉,讓手掌朝下。

旋後:再慢慢把手腕往外轉,讓手掌朝上。

動作的時候注意,上臂盡量保持不動不聳肩,力量只來自前臂的旋轉,整個過程要慢,尤其是回到中立位時要控制,不要用甩的。
來回算一組,一組12下,一天做3組
好,我們快速回顧一下今天的重點:
手腕一用力就痛,簡單說就是「你手腕的使用超過負荷,又沒有好好修復」的後果。
要解決這個問題,我們要做的就是,每天留幾分鐘給你的手腕做這三件事:
第一、給肌肉修復的時間,配合按摩伸展,讓疤痕組織不要累積;
第二、養成檢查手腕中立位的習慣,記住那個口訣:「前臂對齊,虎口中指」,
第三、讓你的肌肉力量超過工作需要,這是預防反覆受傷最根本的方法。
我今天講的症狀,是我自己親自經歷過的經驗,
所以我知道手腕痛真的很煩,
但我們可以選擇正視它、了解它、然後用對的方法處理它,拜託千萬不要放著不管。
有些病人跟我說,他如果起床發現今天不痛,就好像是賺到了一樣,
但我想說,其實「不痛」並不是什麼奢侈的願望,而是我們本來就該擁有的日常生活。
今天的內容如果對你有幫助,請幫我按個讚,讓更多人看到,
這對我有非常大的幫助,那我們下篇文章見囉!!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