你可能不知道,預防跌倒,提高全身穩定度的「腳趾抓地力」訓練|#啾c物理治療師

有一本書《天生就會跑》,

在跑步的人應該或多或少都看過或聽過這本書,

書裡面顛覆了大家對於跑步要穿鞋這件事的看法。

不過,我們今天先不討論光腳跑步到底好不好,

我從另一個角度來跟你分享一件事,那就是:

鞋子的保護,確實會讓我們的腳掌肌肉弱化

腳掌肌肉弱化會怎樣呢?

回答這個問題之前,我想邀請你做一個測試: 單腳站看看,你能站幾秒?

我準備了一份「年齡對照平衡表」, 測完了,別忘了在留言區跟我分享你的平衡感是幾歲呢?

如果你發現自己一直晃來晃去,甚至站不到自己年齡該有的時間,就很有可能是腳掌的肌肉弱化了。
腳掌肌肉弱化最直接的表現,
就是腳指頭會不靈活,別以為腳趾不靈活不會怎麼樣,
我們的腳趾,是身體很重要的「防跌系統」,
腳趾不靈活的人,不僅容易扭到腳、還會常常跌倒。

今天這篇文章,我會帶你認識總是被我們忽略的「腳趾」,
接著再跟你分享五個超實用的腳趾訓練法,幫你防跌倒,抗扭傷。
如果家裡有長輩,也可以幫我把這篇文章推薦給他們喔!

腳趾

腳趾在我們大腦控制區裡,雖然不像手指占比那麼多,但卻跟肩膀、膝蓋、手肘這些部位差不多。

不過我們要抬起肩膀、手肘、膝蓋就很簡單,卻很少有人可以輕鬆地把腳趾頭動一動。

為什麼讓腳趾分開動一動會這麼難呢?還不是因為我們從小就穿著鞋子,把腳趾包得緊緊的,時間一長,腳趾跟大腦之間的神經連結也就慢慢弱化了。
那弱化的腳趾會怎麼樣呢?要知道這個問題的答案前,我想先帶你認識一下我們足部的肌肉

足部肌肉

足部,是指我們踝關節以下到腳趾尖這些地方的肌肉,

可以分成外在肌群(Extrinsic muscles)和內在肌群(Intrinsic muscles)兩類

外在肌群,顧名思義就是從外連到內的,它們負責腳的大動作,像是背屈蹠屈。

不過我們今天的主角,不是外在肌群,而是那些被鞋子弱化掉的內在肌群。

內在肌群它們很小很精緻,負責腳的細微動作,像是撐起足弓、分開腳趾這些。

 

如果內在肌群弱化掉,這些功能就會變成由外在肌群來代償,

但這可是用大肌肉代償小肌肉,就像你叫浩克幫你穿針的線頭一樣,大力量做這些精細的小動作,會變成用力過猛,

不但動作不精準又僵硬,還可能越幫越忙,讓腳變得更容易扭傷。

說到扭傷,
我就不得不提到一個重要的知識點:本體感覺

本體感覺

本體感覺就是大腦的GPS定位系統,

你看不到自己的鼻子,但是能摸到它,靠的就是本體感覺的定位。

 

足部也有本體感覺,而且它本體感覺可以說是超級重要的,

因為它直接接觸地面,代替眼睛,回報給大腦關於地形、壓力和身體重心的資訊。

 

這些資訊能和腿部的本體感受器同步,讓我們走路、跑步的時候可以保持平衡。

而整個足部中,腳趾頭的控制力又由其重要,腳趾控制力越強的人,平衡能力越好,越不容易跌倒。

 

剛剛那個單腳站測試,你把腳指頭抓緊地面再測一次,你會發現,馬上就變得更穩了對不對。

說了這麼多,現在你應該很想知道自己的腳趾頭靈不靈活吧?

跟我做幾個腳趾測試就知道了:

  1. 四指不動,單獨抬起大拇趾
  2. 大拇指不動,單獨抬起其餘四趾
  3. 大拇指和小妞妞彈鋼琴一樣依序放下來
  4. 用腳趾東西起來

只要這些動作,你做起來有些困難,

那就代表你的腳趾頭,需要接下來的這些靈活度訓練了,

這些訓練也不難,目的只是要讓腳趾和大腦的神經重新連線,練好之後再去運動,你會馬上感覺腳的抓地力變得更好喔。

五個腳趾靈活訓練

  1. 毛巾抓握(20下/3組/天)

一開始,準備一條毛巾放在腳下,用腳趾抓住毛巾,並將它拉向自己,然後放開;重複這個動作20次。

熟悉動作後,可以在毛巾上,放重物來增加阻力,同樣用腳趾抓住毛巾拉向自己,再放開,重複這個動作。

這個訓練能有效訓練腳趾的彎曲肌肉,還有足底的小肌肉,是個很好的腳趾抓握訓練喔。

  1. 腳趾剪刀石頭布(12下/3組/天)

這個動作顧名思義,就是讓腳趾做出剪刀、石頭、布的動作。

首先做石頭,將每個腳趾都彎曲起來;

接著讓五根腳趾大大張開,讓每根腳趾互相分離,這就是布;

最後,大拇趾向下壓,其他四根腳趾向上翹起,這個動作就是剪刀。

現在讓我們一起練習一遍:剪刀~石頭~布,反覆12下,1天做3組。

這個動作可以訓練到每個腳趾頭分離的能力,這對於腳趾的抓握以及靈活非常重要。

  1. 彈鋼琴訓練(12下/3組/天)

這個動作顧名思義,就像用腳趾頭彈鋼琴。

一開始,將腳平放在地上,保持腳跟不動;

接著,將每根腳趾翹起來,從大拇趾開始往下壓,接著是小指頭,接著是234指。

就像彈鋼琴的手指動作一樣。

 

完成一輪後,還可以反向進行,從小趾開始,再來,大拇趾,再來234指。

這個訓練能提升每根腳趾的獨立控制,增加我們腳的協調。

  1. 毛巾踮腳尖,落腳跟(12下/3組/天)

一開始,找一個階梯,將腳掌前半部踩在階梯上,腳跟懸空和腳掌平行。

在大拇趾下方墊毛巾,這個動作不但能刺激腳趾的本體感覺,還能伸展腳趾彎曲的肌群。

接著,用大拇趾球向下出力,將身體踮起來,維持10秒。

過程中,盡量將腳趾向前延伸,不要讓腳趾縮起來。這邊也要注意,踮腳尖時,膝蓋要保持伸直不要彎曲喔。

10秒後,慢慢將腳跟放下,盡量讓腳跟降到大拇趾球下的位置。

當腳跟下降到小腿後側緊緊的時候就停留10秒,然後再慢慢踮起來。

無論是下降還是上升的動作,都要慢慢來,重複12次,一天做3組。

身體適應後,用手拿著啞鈴增加重量。

剛開始練習時因為足底筋膜剛被拉長,可能會感到有點不舒服,可以先縮短上下移動的距離,不需要踮得太高,循序漸進就好。

  1. 腳踝剛性訓練

在旁邊放一張椅子,弓箭步,前後腳大小腿都呈現90度,前腳踮腳尖,踮的高度盡量維持45度,重量要落在大拇指球喔。

後腳也踮腳尖,腳底與地板90度,身體垂直地板,停留在這個位置30秒。

接著,熟悉之後,身體直上直下,上下移動時,前腳腳跟不要往下掉,後腳腳跟也不要往後踩,重複12下,1天做3組。

總結

今天這篇文章,你知道了腳趾頭的靈活對我們的平衡能力至關重要,只要腳趾靈活,可以讓腳做出更多精細的控制動作,還會大幅降低跌倒、扭傷的風險。

每天練一次,最久兩三個月之後,你就能找回腳趾頭抓握和分開的能力,

然後你可以再單腳站一次,重新對照我文章提供的「平衡表」,

在留言區跟大家分享,你單腳的時間站,進步了多少?

昇華

我們的基因裡面都還記錄著我們在大草原奔跑的樣子,

雖然我們發明了鞋子來保護雙腳,

但這並不代表我們就只能接受腳趾能力退化這個選項。

很多人剛開始做腳趾運動時,動都動不了,這很正常,別著急,沒關係,

多練幾次,每個人一定都可以讓腳趾重新和大腦接上線,

希望這篇文章,可以幫你再次找回身體本來就有的能力。

那以上就是這篇文章所有內容,如果你覺得對你有幫助,

也請你幫我分享給你不希望他跌倒的長輩或朋友,

這對我有很大的幫助,那我們就下篇文章見摟,掰掰。

留言回應

發佈留言

發佈留言必須填寫的電子郵件地址不會公開。 必填欄位標示為 *

你可能也喜歡

No data was found